2021年11月8日,瑞士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EPFL)授予馬鞍山二中校友劉駿秋(0800)“洛桑聯(lián)邦理工博士論文獎”(EPFL Doctorate Prize)。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是歐洲乃至世界頂尖的一流研究型大學,該獎是授予博士生的最高榮譽。
聯(lián)邦洛桑理工學院是瑞士僅有的兩所聯(lián)邦理工學院之一,位居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14位。
洛桑聯(lián)邦理工博士論文獎是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乃至整個瑞士授予博士論文的最高榮譽之一。洛桑聯(lián)邦理工在當年度所有學科遞交的超過三百份博士論文里,評選出兩篇最佳論文。2021博士論文獎頒發(fā)給了劉駿秋的博士論文《氮化硅非線性集成光學(Silicon Nitride Nonlinear Integrated Photonics)》,頒獎理由是:表彰他在芯片集成光頻率梳技術上的突破性實驗工作,和他極其非凡的科學成果(“For ground breaking experiments in the field of chip-scale frequency combs and the extraordinary record of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s )”。劉駿秋是洛桑聯(lián)邦理工博士論文獎設立至今27年以來第二個獲得此獎項的中國學者。
瑞士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官網報道了劉駿秋獲獎,并刊登照片。據中國科大新創(chuàng)校友基金會與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會了解:雖然劉駿秋博士已獲數個歐美高校提供的助理教授職位,但他近期回國并開展獨立研究工作。
劉駿秋博士簡介
劉駿秋來自安徽省馬鞍山二中(班主任:葉張平,任課教師:陳倉篩、郭曉光、劉建英、俞榮山、葉張平、魏昌華)。
2008年至2012年就讀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零零班)物理專業(yè)。2013年9月起就讀于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光學系,并于2016年5月以綜合成績第一名獲碩士,并獲德國教育系統(tǒng)的最高畢業(yè)榮譽(“mit Auszeichnung bestanden”)。2016年7月至2020年9月在EPFL攻讀博士學位,導師為 Tobias J. Kippenberg教授。之后繼續(xù)留組任博士后研究員至今。
劉駿秋的博士和博士后研究課題主要集中在研制超低損耗、異質集成的光芯片技術,并基于此研發(fā)新一代超緊湊化、超高效、全芯片集成的光頻率梳。劉駿秋提出和證實了一套全新的半導體納米微加工技術,成功實現了集成氮化硅光芯片上0.5 dB每米光程的超低光損耗,為目前世界上所有集成非線性光學材料中的最低損耗記錄,且成品率高到90%。同時他與他的合作者成功實現了超低損耗氮化硅光芯片與半導體激光器芯片、壓電氮化鋁聲光調制器、鈮酸鋰光電調制器等器件的異質集成。利用這些器件,他與他的合作者先后實現了數個技術應用,包括平行多通道相干激光雷達、卷積神經網絡、光微波生成器、微波濾波器、天體光譜儀校準、高速數據中心光路開關、中紅外雙梳光譜、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無磁體片上光隔離器、光行波參量放大器和超窄線寬半導體激光器等。同時,他與他的合作者也深入探究集成氮化硅波導上的新物理現象,包括國際上首次觀測和表征氮化硅背向布里淵散射,以及系統(tǒng)分析和控制激光器與環(huán)形微腔的自注入鎖定效應。
劉駿秋博士在洛桑理工留學期間創(chuàng)造了罕見的記錄——博士論文被譽為“極其非凡的科學成果” (“extraordinary record of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s”)。博士生期間,他在國際權威期刊發(fā)表文章超過40篇,其中包含《自然》/《科學》正刊6篇,核心子刊16篇。2019年5月,他的工作在歐洲集成光學大會(ECIO)上被《自然-光子學》和比利時聯(lián)合微電子中心IMEC評為最佳學生報告(唯一);2020年12月,他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35歲以下35位科技創(chuàng)新”中國榜單入選者?;谒屯卵芯抗ぷ鞯某晒D化,先后成立了四家瑞士初創(chuàng)公司(Ligentec,Deeplight,MicroRSystems,Enlightra),這些公司目前致力于商業(yè)化氮化硅光芯片技術以及基于異質集成氮化硅的光芯片模塊,例如窄線寬半導體激光器、激光雷達、光計算和傳感。
來源:中國科大新創(chuàng)基金會